• 这是标题
  • 1

炫彩傀儡戏

    一、历史:源远流长从头说


    2、木偶戏班


  (A)泰兴:妙哉三根棒

  在古代,傀儡的种类很多,有提线傀儡、布袋傀儡和杖头傀儡,还有水傀儡、铁枝傀儡、药发傀儡、肉傀儡……等等。“三根棒”指的是杖头傀儡(即杖头木偶)。表演的木偶由一根支撑木偶头的“命棍”(又称面棍)和两根掌控木偶两只手的手扦子组成,故俗称“三根棒”。

  产生在原属扬州地区的杖头木偶,根深叶茂,很是繁荣。早在清代中叶,泰兴、泰县(姜堰)、靖江地区的城乡人民,就和杖头木偶结下了不解之缘,庄户人家每逢许愿酬神、婚丧寿辰、欢庆丰收都必邀木偶班社演出木偶戏,农村如此,城镇亦复如此。当时谓之唱《神戏》。这种《神戏》的祭祀仪式为:开场前要《请神》、《敬神》,演出结束后要《送神》。百姓不外乎借此了一心愿,祝告上苍保佑。观众也借此沾沾神气,娱乐一番。这些地区地瘠民穷,庄户人请不起大戏班(指真人演唱的京剧班社),只能请小戏班(即木偶戏班)。这些木偶小戏班大都是亦农亦艺,农忙时回家种地,农闲时搭班唱戏。因而大多数木偶艺人都集中在离家不远的两泰、靖江地区的广大农村集镇,一辆独轮车,满载演出的木偶、道具,串镇赶集地巡回演出。如泰县(姜堰)大泗乡小朋村80%的农家都有木偶艺人。该村成干卿是老大,擅演花旦,老二成万银,擅演丑角,老三成久安唱净,老四成鑫培唱老生,堂兄成万年、成万春是文武场。祖父老成三是有名的木偶艺人,父亲成仁喜、伯父成仁泉、叔父成仁贤都是木偶艺人,可谓是木偶世家。又如泰兴田家河乡木偶艺人田汉民(1986年走访调查时为60岁)说:“我家祖代相传演唱小戏,我本人从小就跟祖父田谷儿学演木偶戏,在我的记忆里,已经唱了三代小戏了”。再如泰兴曲霞乡挂勾圩村老艺人钟玉恒说:“父亲钟怀熏(1986年走访调查时88岁),祖父钟老群在世时,就演了六十年小戏”。从以上资料来推断,扬州两泰地区的杖头木偶戏的盛行,至少可以上溯到150年以上,这正和清代中叶扬州市井徽剧盛行后,附近具镇木偶戏更为普遍的论点相印证。从时间上来看,基本上是符合的。经统计,民国期间(1949年前)泰兴全县43个乡里,在其中的29个乡,就有有名有姓的木偶戏班社117家,可见当时之盛况(见图1)。

  1986年走访泰兴木偶老艺人时,还留下了一个古老的传说,传说中在泰兴的每个木偶戏班中都有一个称之为“祖师爷”的木偶,当地称之为“三圣公”,也就是木偶戏班中的丑角木偶,又称他为“三花脸”、“三花腊子”。相传,唐明皇很是酷爱戏剧艺术,当他看到剧中都表演的平民百姓和王公贵族,就问道:为什么没有帝王?艺人们回答说:怕得罪皇上。因而唐明皇当即宣布破除旧习,并亲自在自己脸上画上了“三花脸”,扮演丑角。从此戏曲行当中就都称“三花脸”为祖师爷。木偶戏中也不例外,更甚于其它戏曲。“三花腊子”不但要作为祖师爷来供奉,在出箱时,要先请出这位祖师爷。装箱时,别的木偶要脱衣解甲,只有他特殊,不但不脱衣服,还要最后一个装箱,置于戏箱的最上层。这已经成为古木偶戏班里的一种习俗。在走访调查时,曾设想收藏了一个丑角木偶,做档案保存,可木偶艺人们,就是不同意。在他们看来,“祖师爷”是他们戏班的“神”,甚至在家庭里也是不可缺少的“当家人”。过年过节,即使没有演戏时,也要请出来,进行供奉,保佑全家和戏班的安全、兴旺。如失去了这位祖师爷,全家就会空空落落的。为了尊重艺人们的习俗,我们只好拍了一张照片保存(见图2)。

  泰兴的杖头木偶戏班均为班主制,艺人们随班主的邀请,临时组合。也有以家族为主组建的杖头木偶戏班。一般的一个木偶戏班少至7—8人,多的也有15—16人的。其中二人充文、武场(一人司鼓带敲小锣,一人操琴兼敲大锣和钹),其余的人均参加木偶的操纵表演和配音。演出的剧目大多是幕表制的,没有固定的台词,但大段的唱腔是固定的,不能另时编唱。所以每个演员都要掌握20至30出经常上演的剧目内容,要不就不能胜任。当然一些主要演员掌握的戏码应更多一些。因为那时邀请戏班演唱的主家,还留有点戏的习俗,要是主家点的戏,戏班不会演唱,那是要塌台的。每个戏班还有一位类似总管式的人物,谓之“大拿”。他不但什么剧目都能担任,就连生旦净末丑的角色,也都要能操纵表演。因为在演出中他要负责指挥人或干脆自己来负责“救场”或“抡场”,同时还要负责前后台的演出事宜,可以说是一位全能性的人物(有点类似现在的舞台监督,并超出了舞台监督的职责)。泰兴木偶戏班的经济收入与分配是公开的。班主将演出酬金,视参演人员多少分成若干份,班主拿二份,领队拿1.5份,其它人员均拿1份。因为班主要负责木偶舞台、木偶、道具及行头等准备,还要负责联系演出事宜。如班主又直接参加了演出,还应再拿1份演出报酬。如邀请的主家给了喜钱或红包,则大家平分,人人有份。


点赞105

我要留言

全部留言19 留言列表
  • 0
    顶你的肺 2017-07-01 06:11:22

    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,儿时都有一个木偶情怀!看到儿时的自己了

  • 0
    那夜、好笑 2017-07-02 07:22:04

    非常好,这些艺术形式应该被发展起来!中国的艺术

  • 0
    我心飘扬 2017-07-03 08:12:56

    希望表演能被搬到大荧幕上,让更多的人了解木偶戏

  • 0
    飞扬灭绝 2017-07-04 09:39:02

    赞赞赞!

  • 0
    幸福繼續. 2017-08-05 10:16:35

    如果我们当地也有这样的表演,我一定会去看

  • 0
    虚伪表现。 2017-09-06 11:19:03

    看过一次现场的木偶表演,这些手艺人真厉害

  • 0
    う黜售寂寞 2017-10-08 12:42:17

    非物质文化越来越少,希望作者不忘初心

  • 0
    旧人旧事# 2017-10-09 13:03:34

    感谢作者分享,受益匪浅

  • 0
    何必在忆- 2017-11-10 14:11:51

    小时候我也玩过木偶,看到现在还有人再坚持发展,很欣慰

  • 0
    潜移默化※ 2017-11-11 15:45:56

    赞一个,虽然没接触过木偶,但是好像挺好玩的。

  • 0
    妖瞳百魅 2017-12-13 16:26:01

    00后的小青年们希望多多关注传统文化

  • 0
    满天飞雨 2017-12-14 17:26:54

    作者有没有演出,想亲眼看一下木偶戏

  • 0
    拒绝暧昧ゞ 2017-12-15 18:11:38

    国粹木偶戏,年轻的时候在北京看过,回忆起来还真是好看

  • 0
    愛情ぎ煙花 2018-01-09 19:21:54

    木偶戏在我小时候很流行,但是大家都不接触了,只能在回忆里找了

  • 0
    ポ茶色蔓延 2018-02-10 20:24:04

    年轻的小姑娘竟对传统文化这么感兴趣,佩服,支持

  • 0
    家庭煮夫 2018-03-14 21:10:25

    我是武汉的,请问作者有没有来武汉演出,想亲眼看看

  • 0
    沵,﹁場涳 2018-04-15 22:07:04

    国粹京剧、木偶戏都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,不能丢

  • 0
    孤单心事/ 2018-05-17 23:45:22

    对制作木偶比较感兴趣

  • 0
    夜长梦多丶 2018-06-18 00:35:14

    厉害了,突然觉得自己对木偶戏的了解太少了